全球铜矿供应维持平稳,但铜精矿加工费(TC)持续低位运行,4月15日已跌至-15.6美元/吨,创下近年新低。这一数据反映出铜矿供应的紧张态势,冶炼厂面临原料成本压力。值得注意的是,尽管国内冶炼厂二季度集中检修计划陆续落地,但4月检修规模有限,叠加废铜供应宽松,整体产量未出现明显下滑。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3月国内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同比增长3.7%,其中铜材产能利用率维持高位。
过去一周,铜期货市场延续震荡偏强走势,主力合约在75000-78000元/吨区间内反复拉锯。截至4月25日收盘,沪铜主力合约报77720元/吨,周线涨幅1.21%,振幅达2.25%。市场在供需基本面与宏观预期的博弈中,呈现出结构性分化与政策扰动并存的复杂格局,以下永享为您解读分析。
供应端:原料紧平衡与冶炼检修并行
全球铜矿供应维持平稳,但铜精矿加工费(TC)持续低位运行,4月15日已跌至-15.6美元/吨,创下近年新低。这一数据反映出铜矿供应的紧张态势,冶炼厂面临原料成本压力。值得注意的是,尽管国内冶炼厂二季度集中检修计划陆续落地,但4月检修规模有限,叠加废铜供应宽松,整体产量未出现明显下滑。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3月国内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同比增长3.7%,其中铜材产能利用率维持高位。
需求端:传统旺季与结构性分化凸显
“金三银四”传统消费旺季下,铜材加工企业开工率环比回升,但需求复苏力度不及预期。新能源领域成为亮点,光伏逆变器、充电桩等用铜需求同比增长25%,但地产链相关订单同比下滑12%,形成鲜明对比。高价对下游抑制效应显著,精铜杆企业成品库存积压,线缆企业开工率周度数据环比下滑,显示终端采购以刚需为主,追高意愿不足。
宏观面:政策博弈与流动性预期交织
全球宏观环境呈现多空拉锯。一方面,美联储降息预期推迟,美债收益率反弹,对风险资产估值形成压制;另一方面,国内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,扩内需预期支撑市场信心。值得关注的是,中美关税争端升级引发市场对供应链重构的担忧,特朗普政府酝酿的铜进口关税政策成为潜在风险点。4月9日美国暂缓关税措施曾短暂提振市场情绪,但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仍是企业投资决策的关键变量。
技术面:区间震荡与关键位争夺
沪铜主力合约周线级别维持7.6万-8.0万元/吨震荡区间,短期均线系统呈现胶着状态。4月25日盘中突破77700元/吨阻力位后回落,显示上方抛压仍存。下方75000元/吨支撑位经多次测试后有效性增强,若跌破该位置,可能引发技术性抛盘。
后市展望:结构性行情与风险管控并重
短期来看,铜价或延续震荡格局,需关注以下变量:
供应端扰动:全球铜矿增产进度与冶炼厂检修节奏的匹配度;
需求韧性:新能源领域增速能否抵消传统领域下滑;
政策路径:中美关税谈判进展及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信号。
操作策略上,建议采取区间思路:
需严格控制仓位,防范宏观事件冲击与基本面预期差带来的波动风险。当前市场环境下,结构性机会与系统性风险并存,投资者需保持策略灵活性,避免单边押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