城市地下管网作为城市生命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,承担着输送水、气、油等关键资源的重要任务。然而,地震等自然灾害对地下管网的破坏力巨大,可能导致城市基础设施瘫痪,严重影响居民生活和城市运行。因此,提升城市地下管网的抗震能力显得尤为重要。以下是城市地下管网抗震核心技术的解析:
一、选用抗震性能好的管材
钢管:试验及震害调查证明,在抗震性能上,钢管优于预应力混凝土管和铸铁管。钢管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,能够承受较大的地震波冲击力和地面变形。
钢筋网骨架塑料复合管:这种管材具有施工方便、耐腐蚀性好、变形能力强等特点,在允许的条件下宜优先选用,可大大提高管道的抗震可靠性。
预应力混凝土管和铸铁管:虽然这两种管材在某些情况下也有应用,但相比之下,其抗震性能较弱,需要采取更多的加固措施来提升整体抗震能力。
二、合理的管道设计与布局
柔性接头与伸缩接头:在管道设计中,应设置柔性接头和伸缩接头,以吸收地震引起的管道变形和应力。当管道必须通过松软地带、液化区、河岸边、滑坡区时,建议每30~50米设置一个伸缩接头,以增强管道的抗拉、抗挤压能力。
管网布置成环状:管网要布置成环状,有计划地装设调控阀门,以便于分割和抢修。这种布局方式可以提高管网的可靠性和韧性,减少地震时管网的大面积破坏。
避免管道交叉和叠加:合理确定管道埋设深度,避免管道交叉和叠加,以减少地震时管道之间的相互影响。
三、加固措施与构造设计
管道接口加固:在管道分支点、转弯、三通、弯头等处,以及闸阀、管道与构筑物连接处,应设置柔性防脱接口,并设置支墩加固措施,以防止地震时管道接口脱开或损坏。
桩基加固:在地质条件较差的地区,如软土地区,可采用桩基加固管道,提高管道的抗沉降和抗震能力。
管道保护层或防护罩:为管道增加保护层或防护罩,可以减少地震波对管道的直接冲击,保护管道免受破坏。
四、智能监测与预警系统
五、抗震验算与评估
六、案例分析
国内外多次地震调查表明,采取上述抗震核心技术的城市地下管网,在地震中表现出了较好的抗震性能。例如,在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中,一些采用了柔性接头、伸缩接头和桩基加固措施的地下管网,虽然遭受了地震的破坏,但整体破坏程度较轻,修复工作也相对容易。
总结
城市地下管网的抗震核心技术涉及管材选择、管道设计与布局、加固措施与构造设计、智能监测与预警系统、抗震验算与评估等多个方面。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技术,可以显著提高城市地下管网的抗震能力,保障城市基础设施的安全运行。未来,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抗震理论的完善,城市地下管网的抗震技术将不断发展和创新,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。